首页 > 资讯 >

多端发力服务实体经济 江苏银行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增长27.2%_天天最资讯丨

  8月29日晚,江苏银行披露2023年半年度报告。

  上半年,该行实现营业收入388.43亿元,同比增长10.64%;归母净利润170.2亿元,同比增长27.2%。

  截至今年6月末,江苏银行资产总额32945.83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0.55%;各项存款余额18489.45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3.77%;各项贷款余额17460.49亿元,较上年末增长8.84%。

  亮眼的业绩增速背后,江苏银行持续服务实体经济,不断加大对先进制造业、科创、绿色以及小微等重点领域信贷投放,在助力“强链补链”“智改数转”、科技自立自强等方面取得实效。

  深耕实体经济筑牢经济“基本盘”

  根植江苏,辐射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作为江苏省内最大法人银行的江苏银行区位优势独特,客户基础优质且牢固。

  立足这一客群基础,江苏银行坚守“服务中小企业、服务地方经济、服务城乡居民”市场定位,建立了快速响应市场的体制机制,竞争能力不断提升。

  根据半年报,今年上半年江苏银行持续围绕“做强公司业务,打造行业专长”发展战略,紧跟政策导向,聚焦先进制造、基建、绿色环保等重点领域,集中金融资源,强化专业经营,为企业提供一站式、全生命周期服务,不断提高服务实体经济质效。

  制造业是江苏经济发展的“压舱石”。

  围绕“制造强省”这一战略机遇,江苏银行聚焦“1650”产业体系,强化产品创新、方案迭代,加大省市级重大工业项目、技术改造项目等业务拓展,全面助力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升级。

  报告期末,江苏银行制造业贷款余额2345亿元,较上年末增长21.38%;占各项贷款余额比例为13.43%,较上年末提升1.39个百分点。

  同时,在乡村振兴、交通设施、水利建设等重点领域,江苏银行以省市级重大项目为抓手,大力拓展中长期项目,取得成效。

  报告期末,江苏银行基础设施贷款余额4056亿元,较上年末增长23%。

  抢抓重大项目机遇同时,江苏银行持续深化小微金融服务能力和水平,在践行普惠金融同时筑牢优质中小企业客户“基本盘”,推动小微金融“增量、扩面、提质、降本”。

  根据半年报,江苏银行不断强化对科创企业和科创人才的专业化服务,制定新一轮“科技金融三年发展规划”,发布“美美与共”海归人才服务方案;丰富拓客渠道,创新推出针对行业、商业协会数字化需求的“行行出状元”平台,强化与市场监管部门的协同对接,深入挖掘下沉客群;加强示范引领,深化特色支行建设,发挥标杆“头雁”效应,该行已打造普惠示范支行21家、科技支行23家、乡村振兴示范支行21家。

  截至6月末,江苏银行小微贷款余额6250亿元,在江苏省内市场份额继续保持领先。

  其中,普惠型小微贷款余额1610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6.25%,增速高于各项贷款增速7.45个百分点。

  科技型企业贷款余额1718亿元,服务“专精特新”企业等高质量客户1.19万户。

  深植特色优势打造业务增长极

  在竞争激烈化、业务同质化的市场形势下,服务特色是银行业“突围”的关键。

  江苏银行通过在科技金融、绿色金融、跨境金融等领域打造优势,市场定位愈发清晰,竞争能力更加凸显。

  细数江苏银行业务优势,绿色金融是其绕不过的标签。

  近年来,江苏银行推广“绿色+”经营策略,将绿色作为该行转型发展的鲜明底色,加大节能环保、清洁能源、碳减排技术等重点领域的贷款投放,创新推出“环保担”“生态产品价值(GEP)质押贷款”“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EOD)项目贷款”等绿色金融产品。

  报告期末,该行集团口径绿色融资规模突破4300亿元,较上年末新增逾千亿元,增速超35%。

  按人民银行统计口径,该行绿色信贷余额2846亿元,较上年末增长41%;绿色信贷占各项贷款的比重在人民银行直管的24家银行中保持领先地位。

  跨境金融方面,江苏银行积极服务企业跨境融资需求,出台十条稳外贸外资举措,在贸易便利化、汇率避险、贸易新业态、人民币国际化等领域加大对外贸外资企业支持力度。

  报告期内,江苏银行国际结算量1316亿美元,跨境人民币收付量突破1500亿元,并在城商行中首批上线CIPS支付透镜服务功能(CPSS)。

  此外,立足集团化发展与多牌照优势,江苏银行持续发力投行业务,打造“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互促共进”动力源,高效整合各类金融资源服务优质企业。

  据悉,该行上半年承销多笔绿色债券、乡村振兴债券和科创票据,落地全国首单保障性住房租赁担保债务融资工具、江苏省首单知识产权资产支持票据和江苏省首单绿色定向资产支持商业票据,在江苏省内债券承销规模较去年同期增长24.89%。

  (文章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上一篇:李清照诗词中华传统诗词经典是什么?李清照诗词中华传统诗词经典属于(图书)
下一篇:最后一页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聚股通无关。聚股通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聚股通版权与声明】

1、凡本网注明“独家稿件”的所有稿件和图片,其版权均属聚股通所有,转载时请注明“稿件来源:“聚股通”,违者本网将保留依法追究责任的权利。

2、凡没有注明“独家稿件”及其它转载的作品,均来源于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与本网立场无关,本网对其观点和真实性不承担责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请在发布或转载时间之后的30日以内进行。


焦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