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银行理财再现破净潮!为何?
原标题:银行理财再现破净潮!为何?
来源:金融界
观点
银行理财破净情况概览:截至2022年11月16日,披露净值的银行理财产破净比例达到5.89%。
总体破净幅度不大,有75.84%的产品净值在0.98以上。
2022年6月以来,10月第1周(0925-1002)新增破净产品最多,共新增1623只。
10月第2周(1003-1009)的破净比例占比最高,达8.02%。
截至2022年11月16日,从披露了净值的产品来看,破净情况反复,最近四周每周末存量已破净产品占当周公布净值产品的比例分别为3.93%、5.01%、4.4%和5.66%。
11月第二周(20221106-20221113)的破净比例为5.66%,相较于3月破净比例高达9.91%的情况有所改善,目前破净比例不及3月的峰值。
截至11月16日,银行理财产品总体涨多跌少。
2022年以来收益率为负的产品占比7.39%,小幅高于破净比例,其中收益率位于[0, 2%)区间的产品占65%以上。
随着市场转型期结束,后续投资收益上行或下行将更为直接地反映在产品净值上。
本次银行理财破净原因探究:银行理财大规模破净原因主要可以从两个角度分析:一是直接原因,即底层资产价值下跌带来产品净值下跌;二是底层原因,即底层资产价值下跌的原因。
(1)直接原因:银行理财产品底层资产配置以债券类为主,主要投向高等级信用债,而11月债券收益率快速上行,是本次破净最直接原因。
11月份,截至11月16日,利率债、信用债收益率大幅上行,多数一年期高等级信用债收益率上行幅度超50bp,一年期、五年期、十年期国债收益率分别上行47.09bp、25.52bp、18.96bp;相较于3月份的“破净潮”,11月(截至16日)债券收益率上行幅度远远高于3月份,债市暴跌成为本轮“破净潮”的最直接原因。
此外,11月以来,我国股票市场整体向好修复,对产品收益有一定支撑作用,但由于前期权益市场整体下行幅度较大而本月修复幅度难以弥补,加上权益类资产持仓比例相对较小,对理财产品收益的支撑作用有限。
(2)底层原因:一是优化疫情防控二十条措施的发布,令由于封控而造成的经济停滞预期减弱;二是金融支持16条等一系列支持房地产的措施出台,令2021年下半年以来的房地产市场下行预期有所减弱;三是资金利率的上行,令流动性对债券形成的支撑作用减弱,其中同业存单利率上行,除了资金利率上行带动之外,亦有整改要求导致需求约束的原因。
未来发展及影响:现有存续期银行理财产品以封闭型和定开型为主,因此绝大部分破净产品无法立即赎回,市场短期冲击影响有限。
中期来看,随着经济回暖、债市走弱,12月封闭式银行理财产品到期赎回压力显著增加;随后产品到期数量逐渐减少、赎回压力回落;从目前已破净封闭型产品来看,到期产品多集中于2023Q2-2023Q4。
若市场持续性走弱,理财产品实际收益率与业绩基准大规模倒挂,当产品封闭期结束时将会迎来一定的赎回压力。
面临赎回压力时,国开债和二级资本工具承受的抛压较大。
银行理财资产配置中,二级资本工具和国开债的规模较大,截至2021年2月,两者的占比分别为31.58%和21.29%,因而当银行理财止损时这两类债券有一定抛压,或将推动相关债券利率短期上行。
此外,长期来看,赎回潮影响将随时间边际递减,不会引起债市大幅波动。
长期债市走势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市场情绪修复情况、国内稳增长与货币宽松政策落实力度等都会对市场形成扰动。
风险提示:国内疫情反复;权益市场波动加剧;利率超预期上行;货币/财政政策超预期;数据统计偏差。
本文源自券商研报精选
下一篇:最后一页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聚股通无关。聚股通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聚股通版权与声明】
1、凡本网注明“独家稿件”的所有稿件和图片,其版权均属聚股通所有,转载时请注明“稿件来源:“聚股通”,违者本网将保留依法追究责任的权利。
2、凡没有注明“独家稿件”及其它转载的作品,均来源于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与本网立场无关,本网对其观点和真实性不承担责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请在发布或转载时间之后的30日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