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视点!更务实的金融|《财经》社评
原标题:更务实的金融|《财经》社评
来源:财经杂志
因为经济繁荣期总是伴随着金融杠杆的推波助澜,而经济下行期总是以金融泡沫破裂为标志,因此当一个经济体面临下行压力的时候,金融部门总是更容易背上骂名与恶名,被视为导致经济脱实向虚进而掉头下行的“罪魁祸首”。
人们甚至会在一定程度上产生对金融的厌恶和恐惧,以及去金融化的心理。
然而,历史和实践都证明,作为辅助经济运行的中性工具的金融手段,已经深入到经济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人们对它只能采取趋利避害的态度,尤其在经济下行期或者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时期,则更应该以理性、务实的态度更好发挥金融工具建设性的作用,在发展中解决各种问题。
以房地产为例,一些房地产商的过度扩张确实导致了金融风险,而其扩张进程中也不乏金融势力为其加油助力,但这更多是前期监管不力、后期监管过度的问题。
如果早期及时对房地产商的高杠杆进行监控,及早从资金面为其“撤火”,而不仅仅是阶段性扬汤止沸,则不会酿成烈火燎原之势。
而如果后期在房地产领域高杠杆、高负债、高风险已成定局的情况下,不猛踩刹车,几乎要断绝其一切资金融通渠道,而以更稳妥的手段疏通房地产投资堰塞湖,则或许不会酿成局部地区的楼市烂尾和断贷。
而房地产投资饥渴症的养成,既有金融部门推波助澜的一面,更有金融手段不足的一面。
如果地方债市场能够得到规范有力的发展,地方政府能够通过正规渠道从市场层面融资,则地方政府自然不会如此依赖土地出让金和种种以土地开发为背书的城投平台型融资。
迄今经过一轮“堵后门开前门”式整肃规范的地方债,其发行对象依然多为银行系买家,既挤占了大量的银行信贷资金,又无法形成真正的市场化定价和发行机制。
而且随着经济下行期地方政府财力的吃紧,这种地方债腾挪的空间和时间都已经开始吃紧。
长期以来人们对房地产投资和投机的热情,更是和金融市场不够发达投资品不够丰富有着很大的关系,导致人们对房地产的投资偏实物型,既助长了房地产泡沫,也造成了极大的资金浪费。
在过于发达的美国房地产次贷型金融产品和过于实物静态的中国式房地产投资之间,还有很大的可为空间供金融部门进行开发。
另一个为房地产投机降温的方法自然是大力推进保障房建设,以真正实现“房住不炒”,不过这同样离不开金融部门的参与和金融工具的助力,比如不动产信托投资基金(REITs),日前沪深两市交易所也分别就此发布相关指引。
加快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相关决策部署,加大直接融资支持力度,进一步盘活存量资产,积极服务构建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住房制度的重要举措。
此外,宏观面的经济增长也离不开金融市场和金融工具的推动。
日前,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持续扩大有效需求政策举措。
会议强调指出要做好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资金投放,认为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专项债等政策效能释放还有相当大空间,并能撬动大量社会资金,要以市场化方式用好,更好发挥有效投资补短板调结构、稳就业带消费综合效应和对经济恢复发展的关键性作用。
会议还指出引导平台企业依法合规开展普惠金融业务,发挥好平台经济创造就业、促进消费作用,还要加大金融对进出口的支持,积极为企业提供汇率避险等服务。
除了稳增长,实现中国经济转型也任重道远,离不开相关的金融工具的加持,市场上也专门提出了“转型金融工具”的概念。
碳中和本身对碳交易市场建设的需求,固然离不开金融工具的助力,碳中和也会加速E(environment,环境)S(social,社会)G(governance,公司治理)投资的发展。
市场预测中国ESG投资规模于2025年达到20万亿-30万亿元,占资产管理行业总规模的20%-30%。
借鉴全球ESG公募基金的发展速度,我们预计2025年中国ESG公募基金规模将达到7500亿元左右,与当前规模相比有超过2倍的增长空间。
总之,褪去浮华、挥别喧嚣的中国金融,会迎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更值得期待的未来。
下一篇:最后一页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聚股通无关。聚股通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聚股通版权与声明】
1、凡本网注明“独家稿件”的所有稿件和图片,其版权均属聚股通所有,转载时请注明“稿件来源:“聚股通”,违者本网将保留依法追究责任的权利。
2、凡没有注明“独家稿件”及其它转载的作品,均来源于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与本网立场无关,本网对其观点和真实性不承担责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请在发布或转载时间之后的30日以内进行。